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(CBA)近日正式公布2025-2026赛季赛程安排,新赛季将于12月12日拉开战幕,常规赛将进行42轮角逐,更引人注目的是,联赛正在考虑将每节比赛时间从12分钟缩短至10分钟,这一潜在变革引发篮球界广泛讨论。
CBA联盟于本周召开俱乐部代表会议,确定了新赛季的基本框架,常规赛将于12月12日正式开打,预计持续到明年4月中旬,总共进行42轮比赛,相比以往赛季,开赛时间有所推迟,但赛程密度保持相对稳定,预计将继续采用主客场制进行。
联盟竞赛部主任张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:“考虑到多方面因素,我们决定将新赛季开始时间定在12月中旬,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保证各俱乐部有充足的准备时间,也能够避免与国际大赛赛程冲突,为球员提供更好的竞技状态调整期。”
最引人关注的变革是联赛正在考虑将每节比赛时间从传统的12分钟缩短至10分钟,如果这一提议获得通过,CBA将成为全球首个采用10分钟节比赛时间的主流职业篮球联赛。
这一变革的提议源于多方面考虑,缩短比赛时间能够提高比赛节奏和观赏性,使比赛更加紧凑激烈,这有助于减少球员伤病风险,特别是在密集的赛程中,第三,国际篮联(FIBA)比赛一直采用10分钟节制度,这一改变将使CBA与国际标准接轨,有助于中国球员适应国际比赛节奏。
广东宏远队主教练杜锋对此表示:“如果每节改为10分钟,将对战术布置和球员轮换产生重大影响,比赛节奏会更快,每个回合的重要性更加突出,这要求球队在训练和备战中做出相应调整。”
各俱乐部对新赛制改革反应不一,浙江广厦队总经理表示支持这一变革:“ shorter game duration could reduce player fatigue and make games more intense from start to finish.”(比赛时间缩短可减少球员疲劳,使比赛自始至终更加激烈)
也有一些俱乐部表达了担忧,北京首钢队负责人指出:“缩短比赛时间可能会影响球员的数据统计和商业价值,需要全面评估其长期影响。”
球员方面,多位明星球员接受了采访,辽宁队后卫赵继伟表示:“作为球员,我们需要适应任何规则变化,10分钟节的比赛要求我们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状态,犯错的空间更小了。”
外援们也对这一潜在变化发表了看法,上赛季得分王、来自北控队的艾伦表示:“这听起来很有趣,会让比赛节奏更快,我在欧洲联赛效力时经历过10分钟节的比赛,确实需要调整比赛方式。”
CBA这一潜在变革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,某知名篮球论坛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,约52%的球迷支持缩短比赛时间,认为这将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;41%的球迷反对变革,担心会失去篮球比赛的传统节奏;其余7%表示无所谓。
体育评论员杨毅在其专栏中写道:“CBA此次考虑缩短比赛时间,体现了联赛管理层的创新思维,与国际篮联标准接轨,有助于中国篮球更好地融入世界篮球体系,但同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一变化对联赛品牌、商业价值和观众习惯的影响。”
比赛时间缩短将对联赛的技术统计和历史记录产生深远影响,场均得分、篮板和助攻等数据可能会普遍下降,这需要联盟重新评估各项奖项的评选标准。
联盟记录委员会正在研究如何平衡不同赛季之间的数据对比,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每分钟数据统计而非每场数据,或者明确区分不同赛制下的记录类别。
从商业角度而言,比赛时间缩短可能会影响广告收入和转播安排,每节比赛减少2分钟,整场比赛减少8分钟,意味着广告时间的减少。
联盟媒体负责人表示,正在与转播商探讨创新解决方案,如增加节间休息时间的广告位,或者开发新的数字广告形式,比赛总时长的缩短可能更适合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,有利于吸引年轻观众。
CBA此次考虑采用10分钟节制度,是中国篮球与国际接轨的又一重要举措,国际篮联比赛一直采用4节10分钟赛制,而NBA则使用12分钟节,中国球员在国际比赛中经常需要适应不同的比赛节奏。
前中国男篮主帅、现任CBA顾问宫鲁鸣表示:“这一变化如果实施,将帮助中国球员更好地适应国际比赛,长期以来,我们一直在讨论如何提高中国篮球的国际竞争力,这样的赛制改革可能是很有价值的尝试。”
CBA新赛季的变革体现了中国篮球不断进取和创新精神,12月12日开赛日期给了各俱乐部更充足的准备时间,42轮常规赛保证了比赛的规模和质量,而可能实施的10分钟节制度则展示了联赛管理层的远见和勇气。
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比赛本身,还将对球员发展、教练战术、商业运营和球迷体验产生全方位影响,随着新赛季的临近,联盟将最终确定比赛规则,各支球队也开始调整备战策略。
CBA联赛正在向着更加职业化、国际化的方向迈进,这些变革无疑将为中国篮球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篮球爱好者们期待着12月12日的到来,见证一个新篇章的开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