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5年欧洲杯小组赛的激烈角逐中,奥地利队前锋马尔科·阿瑙托维奇(Marko Arnautović)用一粒姗姗来迟却价值连城的进球,将自己的名字镌刻进国家足球史册,面对劲敌克罗地亚的生死战,阿瑙在第57分钟头槌破门,尽管因VAR复核导致庆祝延迟了整整12分钟,但这粒进球最终被判定有效,凭借这一关键表现,35岁的阿瑙成为奥地利足球史上第二位在两届欧洲杯(2021年、2025年)均有进球的球员,与名宿伊维察·瓦斯蒂奇(Ivica Vastić)比肩而立。
比赛第57分钟,奥地利左路发起攻势,大卫·阿拉巴精准传中,阿瑙在后点力压克罗地亚后卫格瓦尔迪奥尔,一记势大力沉的头球直窜网窝,主裁判在克罗地亚球员抗议下示意VAR介入复核,长达12分钟的等待中,镜头反复显示阿瑙在起跳瞬间疑似轻微推搡对手,但最终裁判认定进球有效,阿瑙赛后坦言:“那是我职业生涯最漫长的12分钟,但结果证明等待值得。”
这一判罚引发巨大争议,克罗地亚主帅兹拉特科·达利奇怒斥裁判“双标”,而欧足联技术报告则解释:“防守球员先有拉扯动作,阿瑙的接触属于合理对抗。”无论争议如何,进球载入官方记录,阿瑙的传奇地位就此奠定。
阿瑙的欧洲杯征程始于2021年,当时效力于上海海港的他,在小组赛对阵北马其顿时打入一球,帮助奥地利队史首次晋级淘汰赛,四年后,尽管年龄增长、辗转意甲博洛尼亚,他仍是国家队锋线核心,本届欧洲杯首战波兰,阿瑙便贡献助攻;次战克罗地亚的制胜球,更让他成为继瓦斯蒂奇(2008年、2016年)之后,奥地利第二位跨届破门的球员。
“马尔科是更衣室的领袖,他的经验无可替代,”奥地利主帅拉尔夫·朗尼克评价道,“他用行动证明,顶级射手不靠年龄定义。”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:阿瑙近两年为国家队出战18场,参与12球(8球4助),效率甚至超过巅峰期。
2008年欧洲杯,34岁的瓦斯蒂奇在对阵波兰时点射破门,成为奥地利队史欧洲杯首球缔造者;2016年,他以42岁高龄再度入选名单,虽未登场却留下精神遗产,阿瑙接过火炬,两人在国家队基地的合影被球迷疯传,瓦斯蒂奇公开致贺:“马尔科比我更出色,他让世界看到奥地利足球的进步。”
比较两代传奇,风格迥异却同样关键:瓦斯蒂奇以冷静的终结能力著称,而阿瑙凭借强悍的身体素质和现代中锋的全能性立足,值得一提的是,阿瑙的8个国家队大赛进球中,5粒来自头球,这一数据冠绝现役欧洲中锋。
本届欧洲杯,奥地利以高压逼抢和快速转换闻名,这与阿瑙的踢法看似矛盾,但朗尼克通过三点改造最大化其价值:
“我们清楚马尔科的体能只能支撑60分钟,但这60分钟足以改变战局,”助教马库斯·索普透露,对阵克罗地亚一役,阿瑙触球仅28次却完成3次关键射门,效率堪称教科书级别。
随着奥地利提前锁定淘汰赛席位,阿瑙的欧洲杯征程仍在继续,尽管他暗示“这可能是最后一届大赛”,但球迷呼吁其延续职业生涯至2026年世界杯,奥地利足协已启动“传帮带”计划,安排阿瑙指导年轻前锋萨萨·卡拉季奇,后者称其为“永远的老大哥”。
克罗地亚一战的12分钟插曲,或许正是阿瑙生涯的缩影——争议与荣耀并存,但时间终将证明其价值,正如《踢球者》所评:“他迟到了12分钟,却提前写好了历史。”
(完)